您的位置::埃塞农业网 >> 蒲草

生态立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种树肿荚豆属

时间:2022年06月28日

生态立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种树

4月15日消息:论及资源枯竭地区的健康发展和科学转型,石拐区具有典型意义。借植树季节,包头日报记者走进石拐区,专访石拐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张海峰,他对石拐区近年来加大生态建设、推动产业转型,怀揣着更为独到的理解与期望———

“地上不平,地下采空,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流淌。”是人们对老石拐的记忆。石拐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由于多年的煤炭开采,造成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包头13个重地质灾害点,石拐就有9个。面对这种区情现状,近年来,石拐区历届区委、政府积极思策、高位谋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生态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积极创新,森林覆盖率自1998年一直保持全市第一。

继“五当召高峰论坛”后,进入今年4月,石拐区五当召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区,大型义务植树活动、首届风筝节、自行车文化节、旅游高峰论坛……一宗接一宗的文化旅游活动让这座沉寂了200多年历史的阴山宝刹瞬间光彩照人。

“五当召是石拐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蕴藏着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地理信息文化,极具历史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深度实施,五当召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价值得到高度重视,五当召文化旅游开发对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地区社会地位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9月,五当召将向国家级5A景区冲刺,作为包头地区屈指可数的实力派景区,五当召承载的并非简单的旅游拉动之力,借用张海峰的话说:“如果把五当召比喻成一个高地,那么我们正在举全区之人、力、物为它搭建一个平台,以彻底破解石拐区资源枯竭引发的生存难题,通过生态建设倒逼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还原‘喜桂图’森林茂密、文化葱茏、百姓安居的和谐景象。”

生态立区当先,夯筑生态安全屏障

石拐区新一届区委、政府成立以来,重新调整确立了发展定位,“生态立区”被第一次首当其冲地排在了“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富民兴区”的最前面。说到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调整,张海峰态度坚定地表示:“石拐区委、政府不需要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GDP,我们下定决心进行全面整治,努力让石拐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放心的水,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石拐区对“生态立区”的落实同样真刀真枪、坚定有力。他们依托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合作,实施了半干旱地区和资源枯竭地区生态环境植被恢复籽种筛选快繁研究项目,计划在喜桂图新区喇嘛河建立占地70亩的实验室,在老区大磁办事处建立5000亩的示范基地。目前,他们已对中科院引进来的五批种子共计189种进行了试验,苗圃已初见成效,为下一步在全区大范围绿化造林、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自治区建设北方生态屏障提供了很好的植物材料。

近年来,石拐区实施围封禁牧、转变养殖发展方式成果显著,辖区内的羊只数从2014年初的7.18万只迅速缩减到现在的1.7万只,并走出了一条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的发展之路。众所周知,围封禁牧是对农牧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和挑战,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的切身利益,解决不好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收入和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所以,石拐区一边加强围封禁牧,一边还要替农牧民考虑好出路问题。比如:由政府搭台,金融机构给农牧民提供贷款进行养羊,保险公司要给每只羊都上保险,而且区政府要拿出资金来,对每一栋圈养舍饲补贴1/3的费用。

依托古顺园等龙头企业,创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运行模式,通过实行这种新的模式,一方面保护了生态建设成果,另一方面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同时企业也得以发展壮大;把环境整治与园区提档升级结合起来,利用环保倒逼机制,重点通过节能改造,切实改变过去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格局,促进园区和企业提档升级,达到“净化、硬化、美化、绿化”要求,现在的石拐老区水变得干净了,山头也变绿了。

石拐区多渠道加强植树造林。在五当召景区种植油松、侧柏、暴马丁香等树木3200多亩29万株,在山顶安装祥云水罐32个;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祈福生态林”、“记者劳模林”等品牌植树活动。在喜桂图新区引进希望集团投资36亿元打造占地3800亩的“花舞人间”主题文化公园,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新区的生态宜居环境,目前已初见成效。

石拐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立区”的首要功能,诠释着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打造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张海峰表示,石拐的“生态立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种树,而是把生态理念贯穿于一、二、三产业,用生态来统领全区产业发展,是一个“大生态”的概念,这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目前,石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位居包头市第一,预计到2015年达到35%,2020年达到40%,届时石拐将成为包头市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深耕文化资源,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近年来,石拐区把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地区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积极挖掘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坐落于石拐区的五当召文化旅游大发展,势在必行地成为石拐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助推剂”。

五当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全国三大藏传佛教圣地之一,也是内蒙古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寺院以及包头市文化资源的制高点,素有蒙古草原藏传佛教“最高学府”“草原布达拉宫”之美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和地理信息文化。张海峰表示:“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深度实施,五当召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得到自治区、包头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五当召文化开发对于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地区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11月,石拐区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2012年列为自治区经济社会转型示范区。面对煤炭资源衰竭、传统产业升级的客观现实,石拐区经济转型发展可谓箭在弦上。张海峰慎重地表示,实现转型的前提是结合地区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转型规划,顺应世情、把握区情,石拐确立了“一轴三核联动发展、生态隔离科学转型”的发展路径,即以包头———石拐一级公路为主轴,喜桂图新区、老工业区、五当召生态旅游文化区3个核心区互为补充,裂变发展。

1

喷砂房

喷雾抑尘系统供应

威海会计培训学校

厦门白蚁防治

室内游乐场设备价格

防辐射砂浆厂家直销供应

友情链接